黑龙江省大力推进军休大学建设 红色沃土绽放银发风采
军休大学组建以来,黑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大力推进各地军休大学建设,以传承红色基因、丰富军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社会发展为目标,不断创新形式、拓展内容,形成了多点开花、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从红色宣讲进校园到文艺汇演颂军魂,从特色课程润心田到志愿服务暖社会,军休大学已成为彰显龙江红色底蕴、凝聚银发力量的重要阵地。
红色教育浸润人心:让革命精神代代传
黑龙江省各地军休大学始终将红色基因传承作为核心使命,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佳木斯军休大学常态化开展“红色宣讲进校园”活动。校长孙茂勤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争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为第十五小学的孩子们讲述方志敏、赵一曼等志士仁人的英勇事迹,结合自身30年军旅生涯中参加老山对越自卫反击战、大兴安岭灭火、嫩江抗洪等经历,让“祖国需要时,挺身而出”的军人担当直抵心灵。激昂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合唱、艾青《我爱这土地》的诗歌朗诵,让红色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齐齐哈尔市军休大学依托本地红色资源,打造“活教材”宣讲队伍。军休干部李明兵走进民族中学、师范附小,以亲身经历讲述国防故事与革命历史;军休干部尚晓伟回到驻齐部队,分享从军岁月里的拼搏历程,用“现场说法”为青年官兵补足精神之钙。截至2025年,其“老兵红色宣讲团”已开展进校园、进军营活动20余场,覆盖师生、官兵超5000人次。大兴安岭军休大学打造“行走的党课”特色品牌。军休干部们走进松岭区东北抗日联军三路军三支队烈士纪念碑,在苍松翠柏间敬献鲜花、重温军人誓词,聆听抗联战士在林海雪原中“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战斗故事。这种沉浸式教育让历史“活”了起来,深化了对革命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多元活动赋能生活:老有所学乐在其中
军休大学始终立足军休干部需求,开设丰富课程、组织文体活动,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牡丹江市军休大学精心筹备10节优质课程,涵盖历史文化、健康养生、书法绘画等领域。历史课堂上,讲师用珍贵史料带军休干部重温峥嵘岁月;健康课上,医学专家详解保健知识;书法绘画课上,老干部们挥毫泼墨,在艺术中交流情感。同时,台球、乒乓球、象棋等赛事吸引众多参与者,赛场上的拼搏与欢笑,展现了军休干部昂扬的精神风貌。齐齐哈尔市军休大学则构建了多元课程体系,开设思想政治、太极拳、声乐、摄影等11个学科,2025年新增学员41名,完成160余课时。线上线下课堂结合,让老干部们随时随地能学习、享乐趣。佳木斯、绥化等地的军休大学,以文艺汇演为载体,与军休干部共庆佳节。佳木斯“军旗别样红 银发艺韵浓”汇演,以“军民鱼水”“抗日烽火”等篇章串联历史;绥化联欢会中,《军魂永铸》配乐诗朗诵、《小白杨》等军营歌曲,勾起共同的军旅记忆,展现了军休干部对祖国的赤诚。
发挥余热服务社会:银发力量映照初心
军休大学不仅是军休干部的“精神家园”,更成为他们服务社会、发挥余热的平台。
齐齐哈尔市军休大学打造“军休智库”,组建“老兵医疗服务队”“老兵红色宣讲团”,开展进机关、进军营、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五进”活动。军休干部们走进观湖生态颐养中心慰问老人,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用行动诠释“退休不褪色”。牡丹江市军休大学组织学员排练舞蹈《八女投江》,以艺术形式再现抗联女战士的英勇。佳木斯军休老年大学则将红色宣讲延伸至更多校园,让更多军休干部的“银发故事”滋养青少年心田。各地军休干部以实际行动证明,虽离开军营,却始终以“甘洒热血献青春”的担当,为社会贡献光和热。
如今,黑龙江省军休大学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丰富军休生活的“欢乐园”、服务社会发展的“能量源”。未来,随着“线上 + 线下”教育矩阵的完善、更多特色活动的开展,军休大学将继续引领“戎耀龙江”新风尚,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让银发岁月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