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兴安岭:依托“老兵宣讲”推动红色教育进校园走深走实
近期,大兴安岭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精心组织、统筹推进,各县(市、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响应、紧密配合,塔河县、松岭区、新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紧扣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防教育需求,联合边境管理大队、武装部等部门,充分发挥老兵群体“活教材”作用,通过“选优队伍、创新形式、延伸实效”三维发力,将红色教育融入校园,在青少年心中厚植爱国情怀、传承奋斗精神,为培育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夯实基础。
精选老兵宣讲队伍,夯实“有质效”的内容基础
大兴安岭地区高度重视“老兵宣讲”队伍建设,各县(市、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围绕“让宣讲有温度、有深度”目标,精准筛选宣讲老兵群体。塔河县联合边境管理大队组建退役军人讲师团队,讲师具备多年边境驻守经历,熟悉当地边境历史与戍边日常,为学生带来最贴近实际的国防教育;松岭区邀请兼具军旅实践经验与专业红色知识储备的区武装部政委参与宣讲,以其深厚的军事素养和丰富的红色知识,让宣讲更具权威性和感染力;新林区甄选退役大学生士兵代表加入宣讲队伍,生动讲述革命历史与自身军旅经历,为宣讲增添青春活力。三地从不同维度为学生传递奋斗理念,确保宣讲队伍“既有故事性,又有专业性”,为红色教育进校园提供了坚实的内容保障。
丰富老兵宣讲方式,打造“入人心”的教育场景
大兴安岭地区组织各县(市、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创新宣讲形式,打破传统“单向灌输”宣讲模式,结合学生年龄与认知差异,设计分层化、沉浸式宣讲场景,让红色教育从“听故事”变为“悟精神”。一方面在内容分层上精准适配学段。面向塔河二小等小学群体,塔河县戍边老兵以“小故事”破题,通过讲述风雪巡逻、守护边疆的日常细节,用“兵味”十足的经历拉近与学生距离,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军人的责任与担当;面向塔河一中等中学群体,则增加“大视野”分析,通过解读国际形势、周边安全环境,结合详实数据阐释“国家主权”“国防责任”等抽象概念,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新林区退役大学生士兵串联“革命先烈事迹—建设时期精神—当代军人成长”主线,让不同学段学生都能找到情感共鸣点,使红色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在宣讲中注重“以情动人”强化体验。新林区退役大学生详细还原杨靖宇将军“以草根树皮为食、孤身抗敌”的壮烈场景,用“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的铮铮誓言打动在场师生,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和坚定信念;塔河县老兵结合本土边境历史与英雄事迹,让学生在“身边的红色故事”中产生代入感,有效避免宣讲流于形式,真正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
凸显老兵宣讲成效,凝聚“强担当”的青春力量
在全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共同努力下,“老兵宣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老兵群体已深入塔河县、新林区、松岭区等相关学校开展宣讲及配套活动,覆盖中小学生群体广泛,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红色教育热潮。学生爱国认知明显提升,实现从“不了解革命历史”到“主动关注国家发展”的转变,对“国家主权”“民族责任”等概念的认知更加清晰,师生们纷纷表示将把宣讲中的感动与感悟转化为学习动力,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传承革命初心,勇担时代使命。同时,“老兵宣讲”带动红色基因传承,让“爱国、奋斗”理念在青少年心中扎根,为后续红色教育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更成为各地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举措,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接下来,大兴安岭地区将继续以“老兵宣讲”为重要抓手,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推动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走深走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怀版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黑公网安备 23011002000214号

